首页
Home
关于展会
About
展会介绍
组织机构
日程安排
参展范围
往届回顾
展商中心
Exhibitors
参展预登记
展商服务
展位示意图
参展细则
宣传推广
参展费用
观众中心
Visits
参观预登记
展馆交通
参观时间
签证指南
展览场馆
Hall
展馆介绍
展馆交通
同期活动
Activities
同期会议
协办赞助
推荐品牌
合作媒体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06-14
2025
聚焦储能!首届中国能源资源企业走出去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储能网讯:2025年6月28日,“能源论道”系列研讨会第一届中国能源资源企业走出去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与朱彤能源转型研究团队提供支持。研讨会以“出海、内卷式竞争和电力体制改革下我国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聚储能产业领域的专业力量,旨在深入探讨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我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会议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助理展龙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在国家推动绿色发展和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端、专业、国际化的能源管理人才需求前所未有,这为相关教育项目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特别是能源作为各国竞争的关键领域,其管理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紧缺的人才方向。对此,他进一步阐述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依托学科优势不断创新。其与美国杜兰大学合作的能源管理硕士项目,通过整合双方优质学术资源与师资,引进能源金融、风险管理等前沿课程,是为社会培养紧缺人才的重要实践。为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该项目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不仅邀请了社科院的知名教授,还广泛联合了来自国家部委、能源企业、科研院所及知名高校的行业专家担任导师。此外,学校还着力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能源问道”系列研讨会等活动,凝聚校友与行业专家的力量,共同探讨行业前沿,旨在以优质的教育和研究成果回馈社会,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在《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成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题报告中指出,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得益于早期政策的高瞻远瞩和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的协同带动,在产能规模、市场份额和技术迭代上取得了全球领先优势,但也面临着严峻的内部竞争和外部挑战。 刘勇表示,从市场规模看,中国储能产业增长迅猛,继续引领全球市场。截至2024年5月底,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突破90吉瓦,远超“十四五”规划中到2025年底达到30吉瓦的目标。在全球储能电池供应链中,中国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已从88%提升至93.2%,全球前十的储能电芯企业中中国占有九家。 刘勇指出,当前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高度“内卷”与同质化竞争。受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资本驱动和部分企业对全球市场过于乐观的预判影响,锂离子电池产能规划巨大,总投产、在建及规划产能远超当前全球市场需求,导致行业陷入低价竞争。这种竞争模式使得企业盈利能…
06-14
2025
储能行业的破局,关键在于技术与全球化的双重突围
中国储能网讯:浙江卧龙储能系统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雨思在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上的演讲,以“卧龙储能的破局之道”为题,深入剖析了当前储能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为拥有丰富海外市场经验的储能企业代表,陈雨思从行业现状和企业实践两个维度,分享了卧龙储能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储能行业站在十字路口 陈雨思开篇即指出,储能行业正面临三大关键转折点: 1.政策环境剧变 中国储能市场正经历从"强制配储"到"市场驱动"的转型。她特别提到:"强制配储取消后,储能的'刚需性'正在减弱。"这一转变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成本和服务的综合优势才能赢得市场。她以国内项目收益率普遍低于5%的现状为例,指出低价竞争已难以为继,行业亟需转向价值竞争。 2.安全标准全面提升 随着监管趋严,储能项目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陈雨思列举了一系列新规:"循环寿命大于万次、热失控预警准确率要达到99%等硬性指标正在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强制配置的智能火灾预警系统、全氟己酮灭火设备等安全设施,以及施工阶段的电池溯源管理,使得运维成本预计增加30%-40%。这些变化对中小集成商构成巨大压力,CNAS认证与诸多资质要求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 3.国际市场壁垒高筑 欧美市场各自设置了不同的准入壁垒。在美国,并网审批缓慢成为主要障碍:"2024年美国七家独立系统运营商的风电、光伏和电池储能装机容量并网申请中只有11%获批。"变压器交付时间从疫情前的12-14个月延长至38个月,严重拖累项目进度。而在欧洲,即将实施的电池碳足迹分级制度(2025年强制报送,2028年设置排放阈值)对中国企业尤为不利。陈雨思特别指出:"欧盟的复杂核算标准与国内现有标准并不兼容,高昂的建模成本会增加企业的运营负担。" 卧龙储能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面对行业变局,陈雨思详细阐述了卧龙储能的破局之道: 1.技术路线创新 卧龙储能自成立之初就选择了组串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陈雨思解释道:"组串式储能系统能有效解决集中式储能的短板效应。"她预测,随着136号文的实施和市场化的推进,组串式储能系统将成为主流选择。卧龙目前已经开发出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化解决方案,具有能量损耗低、空间利用率高、故障切除容量低等技术优势。 2.全球化布局与认证突破 依托卧龙集团在全球13个国家的42个工厂,卧龙储能实现了本土化生产和交付。陈雨思举例说,在认证方面,卧龙储能已获得全套CE…
06-14
2025
我国储能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储能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储能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还能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储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亿千瓦。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建设扩展,使得储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按产品种类,储能行业可分为光伏储能、氢储能、热储能等多种类型。按终端应用,则可分为用户侧、电源侧和电网侧等领域。用户侧储能主要面向家庭、工商业和微网等场景,实现电力自发自用和峰谷电价套利;电源侧储能则主要用于提升火电调频响应能力和新能源发电的利用效率;电网侧储能则用于调峰、调频和备用等,提升区域电网输电能力。 在工商业储能领域,近年来应用场景从最初的电力系统削峰填谷,逐渐拓展到新能源并网、微电网等领域,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用户侧储能项目快速推进。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国工商业储能备案数量超过3360个,江苏、浙江、广东备案数目与总容量均排名全国前三。其中,广东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沈贞文表示,强政策支持、增长规模大、市场空间广、价格力低点是广东省光储发展的四大优势。 二、竞争格局 储能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众多电池制造企业、新能源企业以及各类跨界新秀企业纷纷涌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凭借其在电芯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战频发,储能行业面临全行业亏损的风险。 目前,中国储能行业已形成较为明显的竞争格局。宁德时代是中国储能行业的领军企业,业务营收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该公司专注于新能源创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在储能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比亚迪在储能领域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储能产品已成功打入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阳光电源是中国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的佼佼者,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出货量第一。派能科技是专注储能领域的上市公司,在储能锂电池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
06-14
2025
储能“蓄”势,加速快跑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我国储能行业近年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政策是推动储能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首次写入全国人大审议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同时,《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以及《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储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0%,显示出其在新型储能中的主导地位。 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未来市场的巨大潜力。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截至2023年底,这一目标已提前完成。 预计至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GW至220.9GW之间,显示出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进步显著: 近年来,储能电芯容量不断提升,从280Ah到300+Ah的迭代加速进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近30家国内电池厂商已相继推出300Ah以上容量的电芯产品,部分企业甚至展开了500Ah+、600Ah+、1000Ah+等更大容量的技术储备。 同时,随着电池容量的提升,储能系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20尺5MWh液冷储能系统成为市场主流,液冷方案正逐步替代风冷,成为主流的储能系统冷却技术。 市场格局多元化: 当前,国内储能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一方面,工商业储能成为增速最快的分支。随着各地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锂电池成本下降,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越来越明显,用户侧工商业储能装机量快速增长。 另外,户储市场虽然出现降温,但整体规模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海外市场也成为中国储能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欧美、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均成为中国…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 1 页
共
4
条记录
10
条记录/页
微信咨询
扫码添加好友
联系电话
15201298226
返回顶部